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

「不看盤,我才賺大錢」讀後感

這本「不看盤,我才賺到大錢」是美國的投資名著。作者比爾.蘇西斯在美邦證券做了13年的營業員後,實在受不了每天盯著大盤、殺進殺出的日子,於是在38歲退休,開始他整天泡咖啡館、假日就登山的不看盤散戶生活。他的選股投資原則是:

一、用最簡單的方式分散風險:買進「一檔」反映大盤的指數型基金。
      (哪一檔?別以為ETF就是大盤指數型基金,差很大! )

二、不放心的話,三檔。
        (哪三種?這是賺與賠的關鍵!)

三、買了以後,放著不理。
      (最難的就是「不理」。記住:頻繁買賣的人,九成以上被大盤打敗。)

四、儲蓄+記帳。

五、你的投資金額只能有5 ~ 15%用來自己選股。


絕大部分理財專員好心找你,他們的建議背後的目標,是替他們自己理財,而不是替你理財,千萬別忘了這一點。

實施資本主義的國家是最重視獲利的國家,投資人碰到的是一個沉迷於追求績效的金融行業,金融業用盡各種方式,吸引我們加入追求績效的遊戲,他們吹捧、兜售自家的五星級共同基金,最後,我們被教導成,致富的秘密就是建立成功的投資組合,就是「打敗大盤」。

但作者認為把精力浪費在打敗大盤,是一場悲劇。所以想要成功投資,就是不理會那些股市專家。

投資風險主要有二種,第一種是通貨膨漲,生活費用增加的速度比投資孳息收益的速度還快。第二種風險是股市波動,也就是在股市虧損的風險。

一般基金經理人、財務分析師、營業人員,他們談的都股市波動的風險,不太談論通貨膨脹風險,但作者認為最大的投資風險,是通貨膨漲。

作者以1926年到2007年股市的波動作實證,如果你的投資時間低於一年,投資股市虧損的可能性約30%,如果增為五年在股市投資虧損的可能性會急速下降,如果是十年,除了1929年大崩盤後唯一的十年期間外,以十年為投資期間的投資人,在股市中從來沒有虧損過。

所以就長期而言,作者認為投資最大的風險是通貨膨漲,而不是股市風險。

一般人會認為自稱選股專家的共同基金經理人,有能力挑選購好的公司,避開爛公司,創造出超越大盤的績效,但作者多次說,錯了,他們做不到這一點,他們無法打敗大盤,這是投資公司對世人隱藏的秘密,是共同基金經理人絕不會讓你知道的秘密。

過去15年間,所有管理型基金,只有27%打敗大盤。
過去10年間,所有管理型基金,只有55%打敗大盤。
過去3年間,所有管理型基金,只有36%打敗大盤。
過去3年、10年、15年間,所有管理型基金,只有14%打敗大盤。

很難想像選股專家的集體表現會這麼差勁,他們卯足全力把差勁的成績單藏起來,而且藏得很隱密。

既然這樣,但是否還有其他選擇,有,你只要追平大盤就賺飽飽了,要達成這種目標,方法之ㄧ就是投資指數型基金,股票指數型基金是一種沒有基金經理人的共同基金,因為這種基金持有構成特定成分股價指數的所有上市公司股票,因此不需要基金經理人決定該投資什麼股票。

歷史顯示,投資人類集體創造力,也就是投資代表所有上市公司、無人管理的股價指數型共同基金,長期獲利遠高於投資希望打敗大盤的基金經理人。

為什麼會這樣,作者解釋了二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股市已經很有效率
第二個原因管理型基金要受到極高的年度費用侵蝕,因而降低了你的總報酬率。

作者也提出基金過去的績效,跟未來毫無關聯,他舉例:

1988至1998的10年間,表現最好的25檔共同基金,最隨後的10年裡,在3021檔共同基金中,排名平均降為1851名,整體表現不如大盤。

作者的這些論點,其實在漫步華爾街這本書裡都提到了,這本書列舉很多這方面的實證研究,証明基金過去的績效,與未來無關。

這本書,寫的很輕鬆,雖然例證並不夠嚴謹,不像"漫步華爾街"那樣具有學術價值,作者提出的觀念,並非新鮮事,在其他書籍裡都可以看到相同的觀點,如漫步華爾街投資金律股海勝經等,但對於沒有任何概念的投資人,這是一本容易讀的好書。


voicex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