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

「我11歲,我很有錢」一書讀後心得

我11歲,我很有錢」是有歐洲第一金錢教練之稱的博多‧雪佛的另一本著作,有趣的是,這本書是以故事的型態來呈現。

這本書是我看過建立金錢慨念最佳入門書之一,作者以故事來呈現他的理念,以擬人化的一隻會說話的狗,教導一位年僅11歲的小女孩有關理財的知識,使得這位小孩不但自己學到如何正確與金錢打交道,甚至解救了他的父母免受財務的困擾。書中從夢想筆記本開始,將抽象不明的目標轉換成具體可行的方法。

這本書有幾個觀念相當棒:

作者提出兩個忠告:「第一,不斷嘗試為別人解決問題,你就可以一直賺錢。第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你知道的、你會的、以及你擁有的事上。」

「所以,成功就是從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會的、熟悉的,以及他所擁有的東西上面開始,這就足以賺到比大多數人還多的錢。」許多人失敗,是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他們不會的、沒有的,而且也不熟悉的事情上面。

「你最好很清楚自己喜歡做甚麼事,然後再想如何用它來賺錢。」

七十二小時原則:「如果你想計畫做一件事,一定要在七十二小時內完成,要不然以後你很可能都不會去做。」

想想看,我們是否計畫了很多事,卻都沒有實現,因為我們沒有在七十二小時之內完成想要做的事。

「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工作是不愉快的、艱苦的。」「其實,只有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才有成功的可能。」

最後作者提出尋找一個好的基金需要注意的事項:

1.此基金至少要有十年以上的歷史
2.必須是大規模國際股票型基金
3.根據基金淨值表加以比較各家基金

作者提醒大家,不是只會模仿成功故事,而不是去發掘隱藏在故事背後的原則,鮮少有成功故事是絕對可以套用在自己身上的,但是內化後的原則卻能幫助我們在困難的環境中找到正確的路,應該是將書中的原始真理反芻後變成自己的觀念。

voicexml

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平凡中的不平凡-賣菜阿嬤帶給我們的省思

台灣這幾天的新聞,總算出現了一些比較令人欣慰感動的新聞。就是台東愛心菜販陳樹菊,因為捐出1千萬幫助孤兒,先後入選富比士亞洲慈善英雄榜,以及美國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

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

陳樹菊賣菜,五十年如一日,每天開門做生意,幾乎都不休息,做個壽險業務員,如果能像這樣,抱著每天一定要開門做生意的習慣,堅定持續,不成功也難。

有一句台語:「保險沒撇步,開口招就有」,很多業務員努力學習行銷話術,卻忘了最重要的事:「開口招」,每天開口招,才是你最重要的工作,當然學習新知、整理資料等都需要,但別忘了你的核心工作是什麼?就是去跟客戶談保險,其他都是附帶工作,別讓附帶工作取代了主要工作。

有不少業務員開完早會,就在辦公室泡茶聊天,中午吃完飯,下午才出門,你起步就比別人晚半天了,這還好,有人就回家去睡大頭覺了,這樣,客戶是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

做業務,要有目標,有計畫,這些都是老生常談,每個月要完成多少目標?沒目標就不會有接下來的計畫,目標要明確,然後根據自己的能力,訂下實行的計畫,計畫要確實可行,不好高騖遠,這是場馬拉松賽,不是短跑,不切實際的目標和計畫是不會成功的。例如目標是10萬FYC,為了達成這目標,你應該要成交幾件Case?然後反推出要送出幾份建議書?跟幾個客戶談保險?要打幾通電話?每天要增加幾個準保戶?要量化你的目標及計畫。做保險,說簡單很簡單,就是簡單的事,重複地做。說難很難,最難的是持續良好的工作習慣。要知道,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是業務員能生存與否的關鍵。

謙虛

陳樹菊獲得這項殊榮,一直很謙虛說歹謝,有些業務員業績一好,走路就有風,單位主管也要對他敬讓三分,陳樹菊的謙虛,值得我們學習,要知道,稻穗長的越飽滿,就越下垂。

紀律是理財成敗關鍵

陳樹菊賣菜,儘管錢賺的不多,但他省吃儉用存錢做善事,數十年如一日,不改其志,捐款達千萬。

理財也是一樣,要存千萬不是問題,這不是投資標的的選擇問題,不是進場時機的問題,理財成敗最關鍵的是紀律問題,理財會失敗,不是敗給市場,是敗給自己,無法持續的進行,當市場多頭時你不貪,當市場空頭時你不怕,這有點違反人性,但行為財務學告訴我們,這是理財成敗的關鍵。

「心漂亮,怎麼樣都漂亮」,我們的社會需要像陳樹菊這種更多人性光明面的新聞。


ivr

2010年5月1日 星期六

「我的錢怎麼不見啦!」讀後感

在書店的暢銷書排行榜中,總是充斥著教人如何快速致富的書,使得許多人的觀念因此被誤導,但這本「我的錢怎麼不見啦!」卻是一本投資失敗的書。

智者的名言是「藏好你受傷的手指」,但作者是把自己受傷的手指伸出去給別人看。人皆有過,聰明的人善掩其過,作者卻把其過張揚開來,只希望伸出去的手指,可讓別人了解是怎麼受傷,希望他人不要重蹈覆轍,這些警惕,有時比投資成功經驗談更值得我們借鏡。

《我的錢怎麼不見啦?》蠻淺顯易懂,不需要理財知識也可輕鬆閱讀,作者雖為財經界高手,但還是逃不過賠錢的命運,然而不怕被人笑的自我野人獻曝, 看他的書就像是在看他人生經歷的故事一樣,書中都是以說故事的方式說出投資的陷阱及失敗,簡單易懂。

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台灣投資史上的「風險聖經」,作者不講理論,只用自己與親友的失敗教訓,言簡易賅地從二十年前的地下投資公司開始,理專的不當手法、股市大戶的窮途末路、外匯炒作的悲劇、高科技公司掏空惡行、政商關係的脆弱本質、投資中國的辛酸歷程、房地產交易的種種黑幕、外資金童的真正面目到大財團的坑殺手法等,這些可讓投資者引以為戒,防範於未然。

書中有一段提到「錢存銀行也不錯」,這與日本女作家勝間和代的「錢不要存銀行」見解不同,作者說因為錢存銀行具安全性,有利息收入總比沒利息好,要用隨時有,具變現性等好處,或許是作者一朝被蛇咬而趨向保守的看法。

但我認為,每種金融工具都有其價值,只是錢存銀行要考慮機會成本問題,如果以存銀行做為理財的唯一方式,那就太可惜了,不過,在理財規劃裡,錢存銀行(或是約當現金)是必需的,因為一定要預留至少六個月的緊急預備金,這在人身保險業務員資格測驗的教材裡也有提到,只不過在業務掛帥上沒人會跟客戶提。

業務員的厲害就是將客戶的存款變成保險,甚至有業務員叫客戶拿房子去抵押來買保險(夠厲害吧,但我要說,這種業務員太沒職業道德了),我很少看到有業務員這麼有良心教客戶先存六個月的家庭緊急預備金再來談理財。


voicexml

柏格談共同基金

所以選擇這本書,原因有三:一是他澄清一個概念,就是什麼是共同基金?這個問題折磨了我很久;二是純粹地與金錢投資相關,怎麼樣投資基金可以賺錢;三是完全因為作者的名氣和巴非特的推薦。

他是世界上最大的不收費基金家族、世界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先鋒集團創始人,被稱為“指數型基金教父”。他強調基金投資要追求復利、分散投資、放眼長線,還得適時動態地調整資產配置比例。這點我本人也非常讚同,看看現在跌破面值的基金吧!~~




看看我們的“股神”巴菲特是怎麼評價此書的吧:



“這是一部關于共同基金的權威著作——易于理解,富有洞察力並且尤為重要的是非常誠懇。任何持有或者考慮持有基金份額的投資者,都應該從頭至尾的認真研讀此書。” ——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