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賺錢公司股價一定亮麗?

美國甘迺迪總統曾經說過:「真理最大的敵人,往往不是人為刻意編造的不實謊言,而是堅持到底、說服力強大、不切實際的迷失。」

在保險與基金行銷中,也經常有這種說服力強大、不切實際的迷失。

大家都會認為,投資好的公司是好的投資,在購買一家公司股票時,理論上應該期望從這家公股價的上漲和配發股息中,來分享投資的成果。投資學裡也告訴我們,一家公司股票的價值,是這家公司未來股息折現值的加總,所以,賺錢的公司應該是較值得投資的。

但實際上,好的公司股價表現有時很傑出,但有時也很差勁,會出現這種情形的原因是,公司的股價不是由公司自己決定,而是由買賣公司股票的投資人情感決定,於是造成公司的經營績效經常和公司的股價無關,這形成近年來行為財務學盛行的主因。

有時,公司宣佈季盈餘是去年同期的2倍時,但經常會造成股價下跌,為什麼?

因為有成千上萬的投資人老早透過買賣決定,評估過這個因素,可觀的盈餘季報早就反映在股價了,換句話說,股價在反應目前和未來的資訊方面是非常有效率的。

微軟公司在1987年上市,隨後的14年裡,微軟的股價成長速度比公司的基本盈餘快多了,原因可能是投資人的熱情領先了公司的盈餘,有很多好題材可以發揮的公司經常都是這樣。到了2000年,趨勢逆轉,微軟的盈餘快速成長,但股價不但沒上漲,卻反而下跌,在這段期間,微軟的盈餘約增加50%,但股價卻下跌了約50%。也就是,微軟的成就和股價完全失聯。

這問題的核心是:股市是否有效率?這辯論永遠不會消失。這辯論的一方是投資公司,也就是賣基金給我們的投信投顧,另一方是學者、經濟學家。

我以前的投資知識主要是接受這些投資公司給我們的教育,他們告訴我們,我們沒有能力挑選好的股票,他們靠著堅強的研究團隊,靠著基金經理人辛苦的研究,可以替我們挑選到好的股票,創造比我們自己投資還好的績效,而且小錢即可投資全世界。

但另一方這些學者,他們的研究告訴我們,斷定要是有人能夠打敗大盤,應該多歸功於隨機的運氣,少歸功於選股技巧。

如果找10隻黑猩猩來射飛鏢,其中有一隻射中了,這是技術還是運氣,請你自己猜吧!

這場辯論不會消失、停止,基金經理人不會承認市場是有效率的,這樣他們才會有發揮的空間,這龐大的利益共同體勢必還會繼續說服投資人,把錢交給他們這些專家來幫你操作,是最好的選擇,我們聽到的訊息也幾乎都是一面倒向著投資公司傾斜。

而這些經濟學者雖一再提出有利證據,證明市場是極度有效率,幾乎沒有人能預測未來,其中以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墨爾基的「漫步華爾街」這本書最為有名,這本書風行30多年,目前仍是美國MBA名校必讀的參考書籍。後來很多投資理財的名著,都可以看到漫步華爾街這本書的影子。

我聽過不少投資公司的課程,對於市場的預測都是根據自己的主觀認知,那些喊水會結凍的分析師,都是根據自己的邏輯推理來建議買進或賣出,但我沒有聽過任何一位提出論證來佐證。而對於效率市場理論,在美國如此,在我國的許多研究結果也都是一樣,成百上千的實證研究均顯示,證明市場是非常有效率的,答案如果是這樣,我們的投資決策恐怕要完全改觀了。

ivr

沒有留言: